雅安恒博医院产科医生表示,在剖宫产或顺产的无痛分娩时,医生往往会采用椎管内麻醉,需要在腰椎的缝隙间进行穿刺,注入局麻药,以保证下半身感觉不到疼痛。椎管内麻醉确实有可能会导致穿刺位置有轻微的疼痛,因为它毕竟属于于创伤性的小手术,不过它与我们临床上所说的产后腰痛还是有所不同的,两者在疼痛部位、持续时间上,都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椎管内麻醉导致的腰疼,疼痛部位比较局限,而且会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慢慢好转、逐渐消失,一般只会持续几天;而产后腰痛主要发生在腰部和骶髂关节周围,并会放射至双下腿,可能持续数周、数月,甚至数年。
产后腰痛的根本原因:
产后腰痛的原因也没那么简单,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,脊椎、肌肉与韧带的改变,以及妊娠期特殊的内分泌改变。
1、脊椎生理弧度改变
怀孕期间,尤其是孕中晚期,随着胎儿快速发育,子宫的体积和重量会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增大,腰椎部分随之发生前突。这种变化打破了我们原本的骨骼周围肌肉、韧带的力量平衡,就会出现脊柱周围的疼痛。怀孕期间如果体重增加太多,会让腰椎发生更大的弯曲,疼痛更严重,甚至损伤腰椎间盘。
2、内分泌变化使韧带变得松弛
我们身体的骨与骨之间都由韧带连接,韧带起到了加强关节、维护关节稳定、限制关节活动范围的重要作用。怀孕期间,准妈妈的体内会分泌一种「松弛素」,慢慢使骨盆周围的相关关节韧带变得松弛,以调节胎儿增大,并为分娩做准备。
这种效果可以持续到产后3-5个月,但在满足孕产需要的同时,韧带松弛也会让脊柱椎体关节的稳定性下降,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腰椎生理弯曲加大,就进一步加重了肌肉、韧带的负担,很容易发生损伤,而导致产后腰痛。
3、腹直肌分离
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,腹直肌受到不断增大的妊娠子宫的影响,部分弹力纤维断裂,就称为腹直肌分离。
在怀孕晚期,70-80%的妈妈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。而腹直肌具有保护腹腔脏器,承托腰背部,参与完成排便、分娩、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。腹直肌分离越严重,腹部肌肉力量越弱,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会越小,增加后背疼痛的机会,容易出现腰背痛。
4、产后运动、休息不当
在分娩后,妈妈的子宫就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,忽然被放气瘪了下来,此时需要进行适当休息、运动相结合,才能帮助骨骼、韧带、肌肉逐渐恢复到孕前的状态。但很多新妈妈坐月子的时候都是以静卧为主,很少下床走动,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。
还有的妈妈忙于照顾宝宝、过度劳累,比如哺乳、换纸尿裤、抱孩子的姿势不对等,都会加重腰、背部疼痛。
如何远离产后腰痛?
纠正错误的体态姿势,以及做适当的康复运动:
1、纠正不良体态
①喂奶
错误姿势:很多妈妈喜欢如图中这样坐着哺乳,这种身体前倾、侧倾、高低肩的姿势会导致脊柱弯曲、负担增大,长时间保持会造成单侧肌肉和韧带紧张,引发肩膀、腰背疼痛。
纠正姿势:坐着喂奶时,妈妈一定要找到舒适、轻松的姿势,可以在宝宝身体下垫一个枕头。
②换尿布
很多妈妈表示,帮宝宝换完尿布后腰特别酸痛,其原因就和换尿布的姿势有直接关系。
错误姿势:大部分家长会把宝宝放在床上,自己站在床边面对宝宝弯下腰进行操作,保持这种姿势时,腰椎的负担是非常大的。
纠正姿势:建议妈妈们,可以侧身、盘腿坐在床上,或者准备一个与高度到腰部的尿布台。
③抱孩子
错误姿势:从这张示意图里,我们能看到,仅凭手臂抱住宝宝时,我们的重心难免向一侧歪斜来保持平衡。
纠正姿势:所以建议各位妈妈,在日常生活中,非必要情况下不要长时间的抱着宝宝,抱孩子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,可以多使用婴儿背巾、腰凳、婴儿推车等辅助,或者把这个「重任」交给宝爸分担。
④坐姿
错误姿势:翘二郎腿、趴在桌子上,甚至是葛优躺,这些都是不利于脊椎健康的姿势。
纠正姿势:坐下来的时候避免驼背弓腰,在自己感觉舒服的限度内,尽量把背直起来,大腿都坐在椅子上,保持膝盖与臀部同一水准。
⑤拿取重物
做动作时减少弯腰,比如拿起地上的东西时,避免弯腰,而是先蹲下再站起来完成。
2、增强腰背肌肉力量
通常在分娩6周后,在专业运动指导,或是康复保健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一些运动,来恢复全身肌肉力量,尤其是锻炼腹部和盆底肌肉。
①仰卧抬臀:屈膝仰卧,两腿外展,两脚掌相对,向上抬臀,收缩骨盆底肌。10次为一组。
②弓背挺胸:跪立,两手撑地,收腹弓背,低头收缩骨盆底肌,再抬头挺胸塌腰,反复10次。
③俯卧挺身(小飞燕)
④跪坐直起:跪坐脚跟上,上身挺直,收缩臀肌和骨盆底肌,然后再坐下,反复10次。
⑤腰部环绕:两腿分开站立,上体在双手的带动下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做环绕运动,幅度越大越好。
⑥直立踢腿:站直双手叉腰,两腿分别向前、向侧、向后踢腿,反复10次。
3、合理补钙,强化骨骼
以上便是关于“雅安恒博医院产科:“产后腰痛”都怪当时打了麻醉药??”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,雅安恒博祝您健康愉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