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故事:
小佳这几天很奇怪,总抓耳挠腮的,显得很急躁,而且对声音有点反应迟钝。
小佳父母赶紧带她去医院看医生,经过医生仔细询问和详细检查,才知道小佳是感冒引起了急性
中耳炎。
什么是中耳炎?
中耳炎是累及中耳(包括咽鼓管、鼓室、鼓窦及乳突气房)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,高发人群为小孩子。其中小孩子有患过中耳炎的几率高达80%-90%。
其中,有7成以上的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发,轻的影响听力,重的还可能引起严重的一系列并发症。
其症状主要有听力减退、耳部疼痛甚至剧痛,孩子会出现烦躁、哭闹、发热等。
当外耳道没有红肿、脓液流出时,婴幼儿一般只会烦躁哭闹,父母常常不知所措。
但若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,孩子哭闹加重,或用手来抓挠,发现宝宝总是烦躁不安、摇头,耳内有黄色分泌物时,这时应及时去耳鼻喉医院就诊。
感冒为何会引起中耳炎?
小儿急性中耳炎的发生最常见的是由咽鼓管途径感染,感冒后咽部、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,咽鼓管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、肿胀,纤毛运动发生障碍,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,引起中耳炎;其次是由外耳道侵入中耳;或是病菌通过血液循环在中耳引起炎症。
因为孩子生长发育的缘故,其咽鼓管短而直。当感冒后,炎症极易波及短而直的咽鼓管及其中耳。因此,在医院的门诊就诊的中耳炎患儿,有7成以上是感冒导致的。
家长要怎么才能判断宝宝可能得了中耳炎呢?
➤感冒后出现耳朵痛,频繁撕扯耳朵。
➤耳朵里流出脓性的黏液分泌物,粘稠的鼻涕和黄色眼屎越来越多。
➤持续一周不明原因发烧在38度以上。
➤听力减退,宝宝对其他人说话没有反应,看电视会要求父母把声音开大。
➤夜间容易醒并且哭闹,拒绝吃奶。由于会有轻微的耳痛、
耳鸣、耳胀,所以宝宝情绪不稳定。
➤长期且频繁的睡觉打呼,反复出现脓鼻涕、鼻塞,或者清鼻涕,打喷嚏。
当宝宝出现以上这些症状时,就要怀疑中耳炎的可能了。
为避免病情严重,家长们还是要马上带孩子去看医生吧!
常见的中耳炎主要有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
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有:突发耳痛、耳朵流液、发烧,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还会出现
鼓膜穿孔。
➤轻度的急性中耳炎可以先观察48-72小时,同时给与镇痛和退烧的对症治疗。
➤如果效果不佳,要赶紧就医。
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就是清除中耳里的积液,让咽鼓管不再堵塞。
➤如果是感冒引起了咽鼓管堵塞,那么要控制鼻塞。
➤如果是
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堵塞那么要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激素喷剂。
如何预防中耳炎?
感冒要及时的治疗
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基础,若不慎感冒应及时治疗。
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时,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,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,引发急性中耳炎。
家长们可以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,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,再用同法擤另一侧;如果鼻塞严重,睡觉时将孩子头部垫高些、使用喷雾加湿器等。
还要让孩子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;多使用室内喷雾加湿器,以防空气干燥而引起鼻腔干燥、发炎,最终殃及耳朵。
注意喂奶姿势
尽量避免宝宝躺着喝奶或哭泣,因为婴幼儿的耳咽管短而直,所以当宝宝躺著喝奶时,不仅容易发生溢奶或吐奶,奶水容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,引发中耳感染。
较小的孩子患中耳炎和妈妈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。妈妈们不要躺着给喂奶,因为孩子的咽鼓管短平,如果吞咽不协调,躺着吃奶很容易发生中耳炎,最好的喂奶姿势是半卧位。
溢奶或吐奶后记得检查耳部
孩子溢奶或是吐奶后,奶水容易顺着面部流进耳朵,妈妈们不能仅仅擦干净宝宝的嘴周,还应检查孩子的耳朵有没有液体流入,若有的话一定要及时清理。
给孩子洗澡、洗头时,可用干净棉球塞入耳道,尽量避免污水流入耳朵。
远离二手烟
让宝宝远离二手烟,吸入二手烟可能使宝宝的中耳炎感染率提高。、
以上便是关于“雅安恒博耳鼻喉科:七成中耳炎跟它有关,当心影响孩子听力!”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,雅安恒博祝您健康愉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