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经在女性中并不陌生,很多女性遇到痛经就是忍,或采取喝红糖水、敷暖水袋、卧床、吃止痛药等方法。
有些痛经确实会得到缓解,但有一类痛经,不但不会缓解,而且会渐进性加重,这就需要提高警惕了。
患者故事:痛经要切除子宫?
家住雅安的吴女士(化名),今年37岁,已育有两个孩子。从10年前起出现继发性痛经,每次来例假都疼得哆嗦,于4年前查出是子宫腺肌瘤。
医生告诉吴女士想要彻底解除痛苦,只有切除子宫。但想着自己还年轻,且可能还有生育需求,吴女士及家人自是不愿意的。
可每次疼痛难忍时,吴女士也想:要不然还是切了吧。
直到今年7月,吴女士来到
雅安恒博医院北二路院区就诊。检查发现吴女士子宫如孕3月大小,子宫后壁有一颗约8cm大小瘤体。
考虑到吴女士还年轻,并且希望保留子宫,医院业务院长妇产科冷艳主任医师表示,可以通过手术对病灶部位进行剥除,不用切除子宫。
做好相关准备后,冷院长亲自为吴女士实施了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。术后,吴女士恢复良好,近期回访吴女士,其表示已来过一次例假,痛经己消失,感觉从未有过的舒畅。
吴女士感概,原本已做好子宫要被切除的打算,结果保住了,感到非常欣慰。
医疗科普:“逃跑”的子宫内膜
◆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病的一种
子宫内膜组织因为一些原因,从宫腔跑到子宫肌层当中去,引发了一系列的病症,就形成子宫腺肌病,又叫做腺肌症、肌腺症等。
当月经周期变化,雌孕激素也会刺激这些逃跑的内膜组织。然后就像宫腔的内膜一样,会增生,会出血,却没有地方可以排出,只好在子宫壁的肌层当中积蓄着。
因此,来一次月经,这种积蓄就增长一次,慢慢地,子宫会增大变硬,会引发痛经。
子宫变硬,收缩就不好。所以,会导致月经量增大,严重的还会影响受精卵着床,引起不孕。
如果腺肌病比较局限,会形成类似瘤体的形态,就称作
子宫腺肌瘤。
◆痛经、月经失调,是其主要症状
1、痛经
30岁以上的妇女,出现继发性、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本病的主要症状。疼痛位于下腹正中,常于经前1周开始,直至月经结束。
2、月经失调
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,经期延长。原因是生长在肌层的内膜组织会影响经期子宫的收缩性,且增大的子宫会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,进而导致经量增多。
◆治疗子宫腺肌症需结合患者诉求、情况
子宫腺肌症目前尚没有根治性的有效药物,治疗一般是根据患者的症状、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。对于症状严重、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,可行子宫切除术。
年轻或者希望生育的腺肌症患者,可以尝试病灶挖除术,但是术后也需要用药并做好预防,避免复发。
冷院长提醒:避免损伤子宫内膜
女性朋友们,如果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,不能缓解,并且伴有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就要高度警惕子宫腺肌症的发生。
预防子宫腺肌症,应避免反复刮宫、流产等损伤子宫内膜的行为。注意经期卫生,经期不可同房,不剧烈运动等。
一些宫腔操作如上环取环、通液造影等,尽量在月经干净后3-7天进行;子宫肌瘤剔除手术避免穿透内膜, 以免宫腔感染。